We’re honoured to receive two awarded for residential.
a&d Awards 2022 – Gold Award & Certificates of Excellence
a&d Awards 2022 at an exciting Gala Dinner in Hong Kong on February 28. More than 200 leaders of the a&d community, from Hong Kong, mainland China, Singapore and India, celebrated the winners of the coveted Gold, Silver and Bronze Awards.
香港室內設計周2022請來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得主,分享「設計思維」。演講者包括 otherwhere studio 山外工作室聯合創辦人及總監林惠華、932 Designs 共同創辦人羅志強、裡與外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創始人劉富榮、水相設計設計總監李智翔、AD 艾克建築設計創始人及總設計師謝培河、共生形態創始人及設計總監彭征。
「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」成立於1992 年,得到頂級國際設計事務所和專業設計師的支持和參與,評審由國際級專業人士組成。「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」,每年都經過一番龍爭虎鬥,得獎者方才誕生。
#otherwherestudio#interiordesign
The city is composed of communities which are created by individuals. It sounds very simple. The fact is the Shopping Mall is subconsciously serving a particular group of individuals and the target audience is the top priority to design a Mall.
“The fascination of a city is how to diversify the communities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.”
#otherwherestudio#interiordesign
足不出戶,實踐家居有機耕種,從廚房到桌上,輕鬆在家收成享用最新鮮的有機蔬菜。
#otherwherestudio#interiordesign
室內空間中,有一些被忽略了的事項其實對健康影響深遠。
– 新鮮空氣
在香港,就算人流眾多的地方,換氣率 (air change rate,ACH) 也只達到基準水平(約 6 ACH)。但有關 SARS 的研究顯示,快速換氣成功降低交差感染。
例如老式校舍,規定配有大面積對流窗和吊扇,流感病菌反而不易互相傳染 。 現在冷氣普及了,但封閉空間犧牲了新鮮空氣的需要。
你們知道醫院需要換氣率最高的地方是那個空間嗎? 其實是取藥間,人群愈長時間逗留。 愈要防止舊空氣滯留。
面積不大的家居空間,其實也能安裝預先淨化空氣的鮮風設備,而價格是可負擔的。 效能和美觀的平衡則有賴設計師的專業。
如果生活功能和空間容許,把空間盡量開放,共享窗戶,也可以更好發輝設備的效能。
#otherwherestudio#interiordesign
世界的發展在過去半年恍惚停頓了。然而,人們衣食住行的習慣卻起了很大的變化。其中大家感受最深的相信是需要在家工作。 在家工作的概念並不是什麼新事物,但一直未有普遍應用。除了需要一定的科技配套,受制於行業性質等因素外,另一個原因或許是大部分人家裡都沒有一個合適的工作空間。以下想同大家分享一些設計上的建議。
清晰的空間分?
劃分一個特定的工作空間能幫助你盡快進入工作狀態。如果家中沒有書房,也可以利用一些家具去劃分出工作範圍, 如屏風,半身書櫃,地毯等等。工作空間的座向亦盡量要避開電視,床等家居物品。在設計空間時亦可以嘗試用與居家範圍不同的物料作對比,加強”上班感”。
光與風
在家工作絕對是一個專注力的挑戰。其中一個課題就是燈光設計。工作空間的燈光質素會直接影響使用者的集中力以致工作效率。
首先,要避免在工作環境中有太強的光源直射在電腦螢幕而導致光反射,從而減低眼睛疲勞。
工作空間整體亦應該使用較低的平均亮度,配合自然日光及柔和枱燈,令亮度長時間保持一個令眼睛舒服的水平。
同樣,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及充足氧氣亦有助保持頭腦清晰。建議多利用對流設計以引入自然風。長期使用空調反而更容易令人昏昏欲睡。
個人化工作室
假如你需要長時間在家工作,符合你個人喜好的空間環境不但可以令你更享受工作的時間,亦可能會對你的工作表現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。例如運用顏色的配搭可以帶來靈感,柔和自然風格可以減少情緒波動。
想簡單一點,可以在工作空間擺放一些小植物, 例如香草,薄荷葉,萬壽菊等等,也可以有提神作用。
#otherwherestudio#interiordesign
一場新生的序曲,用藝術、音樂與自然植物重新找回生機,特別是在當今的時期,提供另一種嶄新視角來想望未來的生活。
藝術家Eugenio Ampudia表示其創意靈感正是源自疫情期間的大自然,他盼望通過這場特別表演,讓人們反思永續理念,以及人與自然彼此間的關係,「我們不再像之前那樣生活,這意味著我們必須反思。」
未來的室內空間也許該展開另一場新境況,與自然、人生活環境相連接,將植物進一步延展室內。
相片丨 西班牙巴塞隆納利塞奧大劇院Gran Teatre del Liceu
#otherwherestudio#interiordesign
第一次看「無人知曉」這部電影是在15年前的夏日。故事描述4個被父母遺棄的孩子,由初秋到盛夏,在東京社區邊緣的一段時光。
這是一個由斑駁的日常片般沖積形成的故事。凌亂的起居室、陽光熹微的公園、兄妹間的絮語、貼在牆上的蠟筆畫、一次比一次冷清的餐桌。
因為喜愛種植,電影中兩個有關植物的段落一直浮游在記憶之海的深處,每當碰上關聯的情境,片段便像氣泡一般升到意識表面;
孩子們喜歡公園的野植物,用幾個杯麵的容器盛泥土,細心把植物移植到家中的陽台。雖然結果種得東歪西倒,如同他們四個苦心經營的家。
回家的路上,他們隔著鐵絲網,凝望不遠處排水溝縫隙中兀然長出的紅色野花。久久沒有離開。
植物是孩子們命運的倒影。調子縱然傷感,但甚於憐憫,導演是借生活中的微少片刻歌頌頑強的生命。
私心使然,思考空間布局時,總希望騰出一方,保留如「無人知曉」一般質樸又曉富深意的一隅。有時是茶室的壁龕,有時是窗椽的鞦韆,有時是駐立在書桌角落的素燒陶瓶與金盞花。
#otherwherestudio#interiordesign